行业影响
外泌体资讯
We're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life head on.
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找回清晰世界

视力是我们感知世界、享受生活的重要窗口。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眼病悄然侵袭,其中,黄斑变性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视力的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

那么“黄斑”是什么呢?眼球结构如同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是照相机的镜头,而视网膜就是照相机成像的底片。黄斑是眼底视网膜一个解剖结构的名称,之所以叫做“黄斑”,是因为该部位富含叶黄素,外观颜色偏暗黄,因而得名。黄斑位于眼底的中心,是人眼视觉信息形成最核心的部位。

正常黄斑的中心呈一个凹陷样的结构,由于这里是视网膜成像的焦点和中心,因此黄斑对于眼睛非常重要。虽然黄斑的面积仅占视网膜约20%的面积,但却拥有80%以上的视锥细胞。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明亮环境下眼睛接收外界物像和光线信号工作,所以,黄斑一旦发生病变,哪怕病变范围很小,都会对视力都会造成明显影响。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注射,抑制血管异常增生,但该疗法存在明显局限性:对于早期病变效果显著,而晚期患者因黄斑结构严重受损,药物干预效果显著降低。这一治疗缺口促使研究者探索创新性治疗策略。

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手术方法。2月27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团队在《干细胞报告》发表一项科研成果:Safe CNV removal is crucial for successful hESC-RPE transplantation in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晚期湿性 AMD 的潜在替代治疗方案。这种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异常血管并移植干细胞衍生的视网膜细胞来替换受损组织,为改善治疗效果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他们首先通过手术诱导视网膜脱离,以便安全地移除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在视网膜重新附着后,研究人员将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ESC-RPE)移植到视网膜下腔。这一方法旨在利用 hESC-RPE 细胞的再生潜力,替代受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从而恢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该临床试验共招募了10名湿性 AMD 患者(平均年龄61岁),分为两组:7名无术中出血(group1)和3名有术中出血(group2)。研究人员先通过手术移除 CNV,再将 hESC-RPE 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修复受损的 RPE 层,帮助感光细胞恢复功能。手术后,患者接受4个月的免疫抑制治疗,并定期检查视力与眼底情况。

 

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内,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眼内炎或视网膜脱离,也无移植细胞异常增殖的迹象。

视力恢复方面,60%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超过10个 ETDRS 字母(视力测试单位),30%(3/10)提高超过20个字母。无术中出血的患者平均视力提高12个字母,远超术中出血的3个字母,显示术中无出血对结果至关重要。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无术中出血的患者在移植区域形成了稳定的类 RPE 层,支持视网膜外核层恢复,未见 CNV 复发。而术中出血的患者因术中出血,2人出现持续性黄斑水肿,1人 CNV 复发,未形成稳定结构。医生通过抗炎治疗和抗 VEGF 注射,控制了这些并发症,使患者视力未显著下降。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这项研究仍为湿性 AMD 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hESC-RPE 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潜在的治愈性疗法,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视觉预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一创新疗法有望在未来成为湿性 AMD 治疗的主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