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7年,英国内科医生 James Parkinson 在自己住所的楼上观察到几个特殊的邻居:他们休息时肢体抖动、走路时姿势前倾、做事时动作笨拙。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新的疾病。基于这些发现,他发表了经典之作《关于震颤麻痹的评论》,首次报告了6例患者,并将其命名为“震颤麻痹”。
直到1861年,法国内科医生 Jean-Martin Charcot 更全面地描述了这种疾病的症状,并总结出四项核心症状: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步态异常。他认为该病并非简单的“震颤麻痹”,而是一类复杂的综合征,并建议以 James Parkinson 医生的名字命名该疾病——帕金森病。
从发现至今,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中老年人“第三杀手”,世界卫生组织为提高帕金森病及其患者的社会关注度,特将4.11设立为“世界帕金森病日”,以提高公众认知。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为“关注帕金森,共筑健康防线”。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以及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感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占全球半数左右,65岁以上老年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约1.7%,这意味着6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0人就有17人可能罹患帕金森病。预计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490万(全球约870万),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
2024年,浙江大学彭丽华等在 Nano Today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Plant-derived exosomes as cell homogeneous nanoplatforms for brain biomacromolecules delivery ameliorat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gainst Parkinson’s disease”的研究论文,展示了植物源外泌体 Pu-Exos 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Pu-Exos-PR 可通过经鼻给药高效递送葛根活性 miRNAs 入脑发挥抗 PD 作用。
该研究中提取葛根衍生外泌体 Pu-Exos 作为治疗性纳米平台,Pu-Exos 通过 PINK1-Parkin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去除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并通过保留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和V的活性来恢复 ATP 补充,从而全面改善了 SH-SY5Y 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此外为了优化用于体内细胞摄取和脑富集,进一步采用 RVD 肽进行修饰,Pu-Exos-PR 能很好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细胞变性减少,Nissl 物质增加,酪氨酸羟化酶表达增加,运动和非运动症状明显减轻。
该研究中 Pu-Exos 不仅展现了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还通过递送活性生物大分子显著改善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尤其是在 PINK1-Parkin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路径上的调节作用。此外,通过与 DSPE-PEG-RVG 的结合,Pu-Exos 被进一步优化为 Pu-Exos-PR,实现了更为精准的脑部靶向递送,并在体内展现出显著的神经保护效果。
To learn more about“Tumor”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further